Archive for 2008 年 7 月 20 日

書店

20 七月, 2008

書店,對於我來說,絕對不應該只是一個買和賣的地方。在一所書店裡面,可以發生和應該發生的事,絕對比買、賣得多。在這一種desperate的dot com世代,當一切關係只剩下買和賣的話,那麼我們還要一間實體商店來幹麼?在這一種desperate的dot com世代,買和賣都是Click、Click、Click、鍵入、鍵入、鍵入,然後貨品便從一處不知什麼地方來到你的家門前,或信箱,或郵局;一切的關係都是這麼的不存在,除了你和你的滑鼠。

社區運動的朋友、另類經濟的朋友,都會說,實體的小商店給予我們的不只是買和賣的空間,更加是一個資訊交流的平台,還有,更重要的,是人情味。這幾組形容,用諸書店上,我都認同,不過我想在多說一店:書店,更應該是一個作者和讀者的一個平台,而作者和讀者又不是二分的;在書店裡,會發生,也應該發生一場讀詩會、分享會,而那不是一個PR式的簽名會。是的,我們都知道,大出版社同連鎖書店都好識做,那一種排了幾百人的一粒鐘的握手簽名會,那一種作者和讀者截然二分,處於不同權力位置的握手簽名會,這不是我心目中的一種交流。

那是在某個下午,或傍晚,一個作者出了一本書,沒有台上和台下,而你甚至也不曉得你是否應該把讀者叫作只是讀者,還是作者的朋友;哦,當然唔係分享會完左大家拍拍籮友就走,分享會等最終也有為書店帶來收入。問題係,我們見到一間又一間的小書店出現經營危機,而它不外乎是成本上升,而又當我們理解到,小書店和作者、獨立出版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譬如只有這些小書店才肯放這些作者、這些獨立出版社的書上架,我們又有什麼事可以做呢?

消費者運動有一個倡議,叫做共同購買,意思係透過消費者collectively直接向生產者購買,bypass了中間商的層層剝削,最終令雙方都得益。譬如說,我地在惠康百佳買到的一斤菜,可能要$10,但係傻的都知道惠康百佳係唔會用$10向菜農買菜,可能只係用$4,即惠康百佳賺了中間差價;如果透過共同購買,消費者直接用$7向菜農買菜,則彼此都可以得益。當然買書唔同買菜,好難話共同購買,但係中間商剝削其實係存在的。以香港為例,那些出版、發行、書店都開埋的連鎖集團,其實是幾壟斷市場的。有獨立出版社或中小型出版社自己做唔到發行,就畀三中商做;問題係,其實三中商係分店多,但係等唔等如就係幫到作者同埋出版社;而如果呢群讀者唔少都去小書店買書的話,實際情形就會發生咩事呢?

Let’s say一本書標價係$100,香港的小書店公價係八折到九折,take中間數,$85。三中商發行,批畀小書店,$70,其中只有$50畀返作者+出版社。Therefore,你在小書店用$85買一本書,書店收到$15,發行拿了$20,作者+出版社得$50。一間書店,舖租燈油火蠟都係成本,其實佢真係賺唔到幾多;對於作者+出版社,印刷乜乜柒柒亦都要使,而作者亦要生存的;而如果,一個作者同埋幫佢出書的出版社,都realize小書店的重要性,不論係讀者的聚腳地,不論係佢作為一個令好多事情possible的空間,其實都應該做些事。或者,作者+獨立出版社唔能夠再妄想佢的書要間間三中商都有,不如自己做返下跑腿,回歸一種更基本的方式,跑下小書店,然後批六折,也就是上面例子批$60給小書店,對分了中間發行商的剝削,唔係對大家都更好咩?而呢種更好,背後所說的,不只是錢,而係對於一個空間的信任,對於共同營造小書店這個空間的一顆心。至於連鎖大書店,都不一定去放棄它,只不過去返一個好根本的問題:一間書店只是一個買和賣,然後department store式的歡迎光臨謝謝的一個地方呢?

延伸閱讀:

有河book 隱匿:最有名的短命書店 686:想像一家書店

小小書房 沙沙貓:誰需要獨立書店──獨立書店的困境與出路(一)(二)(三.完結篇)